科学

  • 我国首个省级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获批

    我国首个省级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获批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蕴 通讯员王国栋)6月25日,记者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青海电力)获悉,青海省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于日前正式获得青海省科学技术厅批复,标志着我国首个省级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中心诞生。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部署和青海省委、省政府对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的战略要求,在青海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国网青海电力牵头,联合龙头骨干企业,以及高校、科研机构等优势科研力量,筹划组建了青海省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筹划期间,国网青海电力联合共建单位全面...

  • 喧嚣中享受宁静安逸一场

    喧嚣中享受宁静安逸一场"物理课"揭秘全新天籁的舒适静谧黑科技

           日常生活中周遭环境的噪声难以避免,而当我们坐在车里时如何降低噪音影响?人体工学中身体的受力情况在生活中有何实际应用?在6月19日最新一期的《张朝阳的物理课》上,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通过严谨的数学公式对此给出了科学的解答。          本期物理课以“核磁共振的量子力学理论基础”为主题,同时也邀请东风日产汽车...

  • 微波和光学光子首次实现纠缠

    微波和光学光子首次实现纠缠

    原标题:微波和光学光子首次实现纠缠   科技日报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张梦然)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维也纳科技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首次将低能微波与高能光学光子纠缠在一起。两个光子的这种纠缠量子态是通过室温链路连接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基础,这对扩展现有的量子硬件、实现与其他量子计算平台的互连,以及新型量子增强遥感应用都具有重大影响。   单个微波光子其实是处理器内超导量子比特之间的信息载体,不适合在处理器之间的室温环境发送。因为热量会对纠缠等量子...

  •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通过国家验收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通过国家验收

      科技日报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陆成宽)10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迎来关键节点,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它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灵敏度最强的宇宙线观测站。   验收委员会认为,项目法人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和共建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按期、全面、优质完成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建设任务,各项指标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验收委员会同意该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拉索”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拔4410米的海子山上,占地面积约1.36平方公里,核...

    选车买车 2023-07-05 57904 0 科学天文
  • 人类泛基因组首个草图发布

    人类泛基因组首个草图发布

    科技日报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杂志发表了人类泛基因组参考的“初稿”,这一集合旨在最终代表人类这一物种中尽可能多的DNA序列。该研究为人类基因组提供了更为完整的图像。 自2001年发布草案以来,人类参考基因组一直是人类基因组的支柱。但由于结构变异和替代等位基因的存在,有些单个基因组无法代表人类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此次在论文的合集中,“人类泛基因组参考联盟”提出了首个人类泛基因组参考草图,以及两个使用这一参考为基础进行新遗传学研究的发现。泛基因组开发自47名祖先不同个体的阵列,为...

  • 量子处理器上首次造出任意子

    量子处理器上首次造出任意子

    科技日报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刘霞)据《自然》网站9日报道,美国Quantinum量子计算公司研究人员称,他们首次在量子处理器上“制造出”了任意子(Anyons),这一成果有望促进容错量子计算机的研发。相关报告已经提交论文预印本网站。 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通常根据其携带的自旋分为两类:自旋为整数的玻色子(如光子)和自旋为半整数的费米子(如电子),但1977年两位挪威科学家提出一个令人惊讶的新理论:在二维空间中存在某种粒子,其行为服从介于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之间的新的分数统计。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

  • 抗免疫攻击干细胞用于治疗糖尿病

    抗免疫攻击干细胞用于治疗糖尿病

    科技日报北京5月9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了不会引起破坏性免疫反应的干细胞,并用其制造胰腺细胞,以治疗患有Ⅰ型糖尿病的小鼠。这一成果向利用“现成”组织或器官治疗心脏病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研究刊登于最新一期《自然・生物技术》杂志。 干细胞可被诱导发育成不同身体组织,又称为“万用细胞”,人们希望能将其移植到人体内,治疗多种疾病。但从一个人身上提取并放入另一个人体内的细胞通常会被免疫系统杀死。因此,大多数正在开发的干细胞疗法要么需要人们服用免疫抑制药物,要么需要从患者自身提取细胞来产生干细胞,...

  • 光子超材料表现出新物质态特征

    光子超材料表现出新物质态特征

      科技日报北京5月9日电 (记者张佳欣)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上发表论文称,经典的超材料纳米结构可驱动到一种状态,表现出与连续“时间晶体”相同的关键特征。   时间晶体最初在2012年提出,它是一种新的物质状态,其中粒子处于连续的振荡运动中。时间晶体打破了时间平移对称性。离散时间晶体通过在周期性外参数力的影响下振荡来实现这一点,这种类型的时间晶体已在捕获的离子、原子和自旋系统中得到证实。   研究人员表示,连续时间晶体更有趣,也可以说更重要,因为它们表现出连续的时...

  • 我科学家实现超越海森堡极限精度量子测量

    我科学家实现超越海森堡极限精度量子测量

      科技日报合肥5月9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9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陈耕等人与同行合作,利用量子不确定因果序实现了超越海森堡极限精度的量子精密测量。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物理》。   量子精密测量致力于把量子力学原理运用到各种测量任务中以实现超过经典极限的测量精度。海森堡极限被认为是利用量子方法和资源所能达到的最终极限。之前国际上曾有一些工作声称超越了海森堡极限,然而这些工作利用了非线性效应或者包含了含时的哈密顿量,引起了广泛讨论,最终被理论上证明在以能量...

  • 月球内部结构之谜揭示

    月球内部结构之谜揭示

      科技日报北京5月8日电 (记者张佳欣)科学家们终于揭开了月球内部结构之谜,表明它具有与地球相似的流体外核和固体内核。法国蔚蓝海岸大学与巴黎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详细介绍了这些发现。   2011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行星科学家使用“阿波罗计划”宇航员记录的地震数据,预测月球中心很可能存在一个半径约240公里的固体内核。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小组收集了几次太空任务和几次月球测距实验的数据,并据此创建了月球内部的可能轮廓,包括由于与地球的引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变形...